|
|||||
|
|||||
3月24日,浙江天臺抽水蓄能電站首臺(1號)機組定子順利吊裝成功、下水庫順利下閘蓄水,標志著這項重大新能源工程取得兩項突破性進展,由此邁入建設攻堅的關鍵階段。 電站首臺發電機定子機座高6.36米,最大直徑8.05米,鐵芯由15.2萬張0.5毫米厚的硅鋼片疊裝而成,整體起吊重量為465.5噸,主要由機座、鐵芯、繞組等部件組成,是機組進行機械能與電能轉換的核心部件。水電十四局安裝團隊自2024年10月16日開始機座組圓焊接,在地下廠房安裝間進行組裝、疊片、線棒下線、耐壓試驗等數十道安裝工序,所有裝配檢測和試驗驗證數據優良,一次性通過所有檢測,提前37天完成施工任務。本次吊裝采用2臺300噸橋機進行并車吊裝,吊裝前進行了細致檢查、交底、試吊等,過程中嚴格按照吊裝方案執行,切實履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,確保了定子安全順利吊裝到位。 電站下水庫大壩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壩,大壩高71米,壩頂長度420米,壩頂寬度8米。總庫容1076萬立方米,正常蓄水位庫容936萬立方米、調節庫容718萬立方米。蓄水前,項目部組織人員對庫底建筑余料和腐殖層進行了深度清理。水庫首次蓄水主要依靠截流蓄積和始豐溪引水。為保障庫區水質,后期主要利用“自然補給+循環利用+智慧調控”的形式。既依托天臺山的自然降水優勢,又通過尖端的工程技術實現水資源零浪費。未來,隨著電站全面投運,這套“水、能共舞”系統將成為長三角水資源集約利用的標桿。 該項目總投資107.4億元,額定水頭724米,為全球在建水頭最高,總裝機容量170萬千瓦,其中單機容量全國最大,預計2026年9月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后,年發電量可達17億千瓦時,每年可節省浙江電網電力系統的燃煤消耗量約52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4萬噸。電站建成后,將承擔浙江電網并兼顧華東電網的調峰、填谷、調頻、調相、儲能及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,對于優化電源結構、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能力、實現“雙碳”目標具有重要意義。 |
|||||
【打印】
【關閉】
|
|||||
|